查看原文
其他

【薄膜周报vol.28】特斯拉CEO:“钢铁侠”的成长史

2016-06-12 unima薄膜新材网

试点击图片看看······

您是否感兴趣——

涂层材料的在线检测: 如何获得更高产量?

薄膜周报6.12目录


■ 企业动态:康得新、碧水源、台虹科技、上海永新、汇安汇&力神


■ 执旗者说: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钢铁侠”的成长史


■ 薄膜前沿:纳米增透材料研究新进展、国内首款高性能PTFE纳米薄膜口罩问世、透光、隔热 纳米让“窗户”更节能



| 康得新


6月6日,康得新向控股股东康得集团定向增发48亿元,用于年产1.02亿平方米高分子膜材料项目后续建设及年产1亿片裸眼3D模组产品项目建设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


点击阅读该资讯原文


| 碧水源


6月5日,在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碧水源的“MBR+DF”双膜新水工艺水处理技术作为“十二五”水专项的重大科技成果,同时现身“重大专项”展区、“区域创新”展区北京馆进行展示。


| 台虹科技


6月4日,台虹科技公布5月营收8.88亿元,比4月减少1.42%,年增8.39%;前5月40.72亿元,年增17.74%。


| 上海永新


近日,上海永超在新三板挂牌。上海永超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通过表面微涂层技术专业生产、销售各种真空镀铝膜、家用电器膜、电磁屏蔽膜、新能源材料、节能镀铝无纺布等新材料的国内合资经营企业。


点击阅读该资讯原文


| 汇安汇&力神


近日,天津力神与汇安汇(天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整合各自企业的战略资源和相关业务内容,在动力锂电池隔膜领域开展合作,有望使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更为亲民,滨海新区也将逐渐形成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高地。


点击阅读该资讯原文


对以上新闻有何看法?在本页最下↓↓评论栏里说两句吧~



特斯拉CEO

伊隆·马斯克:

“钢铁侠”的成长史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把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史蒂夫·乔布斯相提并论了。在世人眼里,这或许是一种赞赏。毕竟就知名度而言,马斯克还远远比不上乔布斯。



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


而在实际上,马斯克本人遇到这种比较后,也总是谦虚地加以否认。对于此,他最经典的回答,是“乔布斯比我要酷多了”。


不过,如果你读过彭博社专栏作家阿什利·万斯(Ashlee Vance)编写的《伊隆·马斯克传》(Elon Musk)之后,你或许会发现,马斯克的本意,或许是一种不屑。


原因很简单: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样的人物从来不是马斯克的目标。


从一开始,他的理想就是,研发在他眼里,对人类未来最重要的科技。这其中没有mp3,没有手机,也没有社交网络。


1989年,他在加拿大求学时接触过一个女孩,开场白是:“我想过很多关于电动汽车的事情,你有没有考虑过电动汽车?”


到今天,马斯克年过40,至少创办了三个足以改变行业的科技初创公司——特斯拉电动汽车是其一,在这之前有电子支付的鼻祖Paypal,和特斯拉同行的有正在努力实现太空旅行的SpaceX。此外,还有一个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的SolarCity,这家公司利用在民宅屋顶铺设的光伏发电装置,早在2013年就成为了全美第二大商业太阳能发电公司。


不过,取得如此众多成就的马斯克,未必是一个三两句话就可以描述的人。虽然万斯的这本传记语言活泼,给读者透露了不少马斯克的个人生活和公司内部才会有的“猛料”,也用去了不少笔墨来铺垫和渲染他的技术远见,但这都不是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


重要的是,这本书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什么推动一个人去挑战,甚至解决这么多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此外,你没准也会好奇:这个被称为“钢铁侠”的男人,会不会也致命缺陷,导致未来的某一天功败垂成呢?


马斯克习惯性地认为,他比周围其他人都更聪明。所以无论别人做什么,无论金融、汽车、火箭还是太阳能发电,甚至是自己公司里的公关事务,马斯克都会自然地认为他能做得更好。


与此同时,南非的童年生活还让马斯克坚信,现状是懒惰和无能层层叠加的后果。


二者结合,让他天然具有了一种实现不可能的使命感,哪怕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在马斯克眼里,还没有人会像他一样独具天赋、意志坚定,能严肃地解决问题。


马斯克的这种性格或许可以称为“乐观”,或许也可以称为“自负”。在粉丝的眼里,这可能是马斯克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怀疑者的口中,这可能是他终有一天跌落神坛的绊脚石。


但无论如何,这种“乐观”和他的童年,以及早期的创业经历无法分开。


实际上,出生于南非比勒陀利亚的马斯克是个早慧的孩子,但他的童年很难称得上幸福。


伊隆·马斯克的双亲离异,一起生活的父亲苛刻易怒,除此之外,他在学校还要面对无休止的欺侮。这一切都让马斯克沉浸到了科幻小说和漫画的世界里,幻想未来的科学技术。


此外,马斯克对困难程度的超高适应,和极端的工作信条,也与此有关。毕竟,在学校和家里都如同炼狱般的童年里,谁不会幻想着殖民到另外一颗行星上去?


长大之后,马斯克一有机会就离开了南非,后来在加拿大和美国读了大学。在那里,他终于不再因为自己的优秀遭人厌恶,反而得到了赞赏。


在早期的.com大潮中,马斯克从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退学,开创了自己的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名为Zip2,是记录本地商户名录的互联网黄页,被康柏以3亿美元的价格在1999年收购。


马斯克的第二次创业选择了个人金融。


但这个领域太过复杂,他连找到一个不会嘲笑网上银行体系概念的投资人都难。不过,缺乏经验并没有束缚住马斯克。万斯在书中写道:“他有种信念,认为银行在金融方面做的事情都是错的。他可以把业务运营得比谁都好。”


只是在一些规律面前,马斯克的这种信念又成为了折磨他的紧箍咒。他创办了X.com,并与马克斯·列夫琴(Max Levchin)和彼得·蒂尔(Peter Thiel)创办的另一家公司合并成为Paypal。


虽然2002年,公司上市并被eBay收购成为子公司之后,马斯克获得了比谁都要丰厚的回报,但他的管理风格第一次成为了短板,最终迫使他从CEO的职位上退出。


到此为止,马斯克的硅谷经历并不算失败:他成功创办并出售了两家互联网公司,身价高达2亿美元。这时再要复出,标准硅谷人的做法是买下一家公司,然后以风投的名义在其中寻找一个职位。


然而对于有着英雄情结的科幻迷马斯克来说,答案显而易见:拯救人类。


早年,马斯克认为这几种科技在改变历史方面最有潜力:互联网、可持续能源、太空探索(特别是能永久性地在地球以外生活)、人工智能、和重写人类的基因序列。


两次创业之后,马斯克对互联网已经不再抱有幻想。因为担心技术可能会被用在邪恶的事情上,马斯克也抛弃掉了人工智能和人类基因序列重组。


最终,他把目光放到了可持续能源和太空探索上。这也是他选择SpaceX、特斯拉和SolarCity成为接下来三个重要项目的原因。


用90后的话来说,马斯克的动机简直“中二”。但万斯在书中证实了马斯克的初衷并不是儿戏。


在SpaceX的总部大楼里,马斯克会见作者时就表示:“想到人类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我死都愿意。如果我们能解决可持续能源的问题,同时能找到办法在其他行星上建立可自我持续的闻名,把人类变成多行星物种的话,我觉得这真的是件好事。虽然做到这些,需要正在消亡的人类意识,并做好最坏事情发生的准备。”


这番话里包含了马斯克的无穷野心。


特斯拉在硅谷,SpaceX在南加州,作为两家公司的CEO,无论是哪一处,似乎都要求他拥有高于常人的视野和精力。此外,他还是SolaCity的董事会主席。而在业余时间里,他还在推动一个半成型的超级高铁构思成为现实。


马斯克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我们通常可以把这个问题归结于勤奋,但他永不疲倦的工作习惯也大有帮助。


一般情况下,马斯克每周都会工作100个小时,甚至还期望寻找到一种方法,避免在吃饭的时候浪费时间。这一点显然做不到,但他却养成了以超人速度吃饭的的习惯。


马斯克雇用了大量优秀的人才,而且会直接要求其中大部分人。虽然部分领导者的自我会因此膨胀,蒙蔽了识别人才的双眼,但马斯克在这方面却令人敬畏。他不仅对竞争对手才智报以宽容,甚至渴求对方的加入。


不过,在八卦传说里,马斯克也会不时地发脾气:场景对于了解乔布斯和贝佐斯生平的人来说,或许再熟悉不过。


万斯在书里面匿名引述了一位特斯拉员工的经历:他因为自己孩子出生没有参加公司活动,事后在邮件里遭到了马斯克的斥责。据说,马斯克在邮件里的措辞是“不允许借口。”但他本人却对此否认:“我从来不会这样做的。”


无论事实与否,在万斯的描写当中,马斯克至少还对人类的脆弱抱有些许同情。


举例来说,一位SpaceX工程师有次向同事倒苦水,说自己的眼镜坏掉之后,因为接连加班没有时间去看验光师。马斯克得知后,他的助理在一小时内送给了那位工程师一张激光视力矫正手术的预约卡,账单则是马斯克付的。


即便如此,就连马斯克的追随者也会承认,他的预期总是有一点高。


马斯克的工作习惯,是把目标和期限定到除了他,谁也无法完成的地步,然后再推动自己和团队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目标。这对业务和团队来说,似乎是一种极具风险的管理方法,而在实际上,马斯克的事业也有几次差点因此毁掉。


最接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


经历了三次火箭发射失败之后,SpaceX走到了再发射不成功就要死亡的处境。与此同时,特斯拉在成立五年之后,也因为第一辆汽车迟迟不能上市饱受困扰。


媒体开始了“特斯拉正在死亡”的论调,公司也确实正向破产的边缘走去。


最终,SpaceX的第四次发射大获成功,马斯克开始疯狂地从SpaceX借出资金投入到风雨飘摇的特斯拉之中,最后又成功说服了特斯拉的投资人进行一轮融资。


2008年12月底,SpaceX赢得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160亿美元合同,而在两天之内,特斯拉也及时完成了至关重要的一轮融资,成功给员工发放了工资。


假如这一切没有发生,那么留给马斯克的结局会不会是财务破产、名声败坏、梦想破碎?留给他的员工的,会不会是失业?留给他的追随者的,会不会是破灭?留给他的投资人的,会不会是毫无价值的股份?


大部分人的回答或许都是肯定,但很难说马斯克从中得到了教训,也很难说他因此学会了调整自己的野心或者期望。


在传统观点里,接受自身的限制,调整积极的期望是有利健康的。但马斯克对健康并不感兴趣,更不用说他会对传统观点产生认可。万斯对此的评价,是“感受世界需要被修复的压力时刻存在在马斯克的身体里。”


或许某一天,马斯克的这种漠视会导致他一败涂地。但不到这一刻来临,马斯克的冒险就还会继续。


来源:伊隆·马斯克传



| 纳米增透材料研究新进展



近日,西安光机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郭昭龙博士和赵海新研究团队就如何简单、高效、低成本地构筑大面积减反射增透膜层,实现高质量的宽光谱增透效能,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一种有机-无机氧化硅前驱体包覆苯丙乳液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即通过简单的溶胶-凝胶方法制备,通过设计作为构筑减反射增透膜层基本结构单元的微纳结构,实现膜层折射率的简单快速调控,使膜层达到单层增透膜的理想光学性能。


以此为基础,同时结合高效、低成本的浸渍-提拉以及类物理钢化技术,可以实现在玻璃表面构筑大面积、高质量、低成本、宽光谱的减反射增透膜层。


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提升了组件光捕获能力和单位面积发电量,且有望大规模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盖板玻璃、建筑玻璃、农业大棚玻璃。



| 国内首款高性能PTFE纳米薄膜口罩问世



近日,国内首款高性能PTFE纳米薄膜口罩及N95、F95等级高性能儿童防雾霾口罩在浙江余姚发布。


该口罩为上海卫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品,采用了创新型单层PTFE薄膜,能有效过滤99%以上的PM0.3(300纳米)固体气溶物、阻挡PM2.5(2500纳米)及流感病毒。



| 透光、隔热 纳米让“窗户”更节能



近日,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者们通过使用二氧化钒纳米材料,研发出具有单一窗格的窗户,从而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者们使用纳米材料来改善商业及住宅楼单一窗格窗户的效率。该团队前不久获得了美国能源部高级能源研究计划局三百一十万美元的拨款,用于窗户效率提高的研究。


该团队研发的纳米泡沫,被称为有着超热绝缘性和隔音性的纳米网状复合物,利用直径小于一百纳米的气体泡沫来阻隔热量和声音的传递,与此同时,同普通玻璃类似,允许可见光透过。


点此加入研发管理群



● 东材科技、苏州赛伍、杭州福斯特、激智科技、长阳科技······这些企业的高管都来了

● 『新材道』企业家高端沙龙• 宁波杭州湾新区站

● 探寻日本百年企业传承的秘密——新材智库日本游学(8天7夜)

● 10月去德国看K展吧!下一次得等到2019年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